登录 / 注册 English

区域污染环境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首页 > 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重点实验室教师团队科研成果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

2025/06/04

       1月20日,区域污染环境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师温玉娟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Stress of polyethylene and polylactic acid microplastics on pakchoi (Brassica rapa subsp. chinensis)and soil bacteria: Biochar mitigation”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发表。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简称JHM),创刊于1975年,是Elsevier旗下专注于危险材料及其对人类和环境影响研究的国际顶级期刊,影响因子为12.2,2025年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大类一区Top期刊。


2F3B1F9A07F2BF66FA23A957573_C5E191C2_27FE2.png


论文简介

       生物炭作为一种新兴的土壤改良材料,其对缓解微塑料给作物和土壤微生物带来的潜在风险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然而,传统微塑料和可降解微塑料的植物毒性效应是否有区别还有待考量,生物炭减轻微塑料(MPs)在作物和土壤中的毒性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文研究了不同类型的MPs(PE、PLA)单施和与生物炭混施下对小白菜的鲜重、渗透调节物质及抗氧化系统和根际微生物活性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CK)相比,单施高浓度的PE使小白菜的鲜重显著降低了36.8%。关于小白菜叶片的CAT、SOD、POD、GST的活性及MDA、GSH的含量,均是2% PE处理组最高,生物炭和MPs混施处理组均不高于MPs单施处理组。与CK处理组相比,MPs单施及混施均显著降低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此外,单施高浓度的PE处理组的IBRv2值大。低浓度的PLA混施促进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而单一高浓度的PE抑制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而生物炭的施入缓解了这种抑制程度。与CK相比,低浓度的PLA与生物炭混施使Proteobacteria显著增加了50.1%。除此之外,生物炭的施用提高了污染土壤细菌氨基酸及碳水化合物方面代谢相关途径基因丰度。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炭可通过影响MPs污染土壤细菌多样性,改变土壤细菌功能和代谢途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白菜植株的生长性状。PE对植物的和土壤微生物的毒性作用强于PLA。这些结果为可持续农业实践开辟了新的途径,并显示出解决农业土壤中微塑料污染造成的紧迫问题的巨大潜力。


DB96BDDE267F012CC029D87A019_6562B79D_1E90B.png



温玉娟,环境学院(区域污染环境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师,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辽宁省兴辽英才“青年拔尖人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层次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项目(青年拔尖人才项目)1项,沈阳市中青年科技培育人才计划1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沈阳市沈阳青年五四奖章1枚。


2F26D6BD24BA77585771DCD021E_54C94500_212EF.png


刘雨晴,沈阳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21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污染场地再利用规划与设计。曾获2024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连续三年获得校一等奖学金。博士期间参与课题4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已发表三篇SCI论文,累积影响因子28.2。参加2024年辽宁省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并获一等优秀论文奖。参加2024年国际生态经济大会,并作学术汇报《生物炭施用下微塑料对小白菜生理生化反应及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1FA4EB4F7485DAD7C705B37BD6C_8B515F94_6838.png